

一、景陽岡酒悠久的歷史淵源
陽谷景陽岡釀酒歷史悠久,無論是從縣志記載還是歷史典故、民間流傳,都反映出了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據《世本》、《呂 氏春秋》、《戰國策》等先秦典籍記載,我國最早釀酒技師為儀狄、杜康二人,而儀狄為舜帝之女。據考古專家考證,在景陽岡附近發現的龍山文化古城遺址便乃舜都。而且在古城遺址發掘了大量的酒器酒具??梢妰x狄曾在陽谷景陽岡一帶釀酒。因此陽谷景陽岡早在公元前2100年,釀酒技藝已在民間廣為流傳。歷經春秋、秦、漢,到唐代已負盛名,據歷史考證,公元736年(唐玄宗年間)在景陽岡周邊村鎮出現數家釀酒作坊。
景陽岡龍山文化遺址陽谷縣城東20公里景陽岡村,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發現的最大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址。城內大、小臺基布局清楚、文物豐富,1977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保護單位。
在宋代,陽谷景陽岡周邊小酒坊已達77家,各地造酒名師爭獻技藝,競釀好酒,“透瓶香”則是佳釀中的佼佼者?!端疂G傳》第二十三回中寫道:“武松道:‘怎地喚作三碗不過崗?’酒家道:‘俺家的酒雖是村酒,卻比老酒的滋味……我這酒,叫做‘透瓶香’……出入口時,醇濃好吃……”由此可見,陽谷縣在宋代可謂是村村釀酒,戶戶飄香,而且釀出的酒非常醇濃馥郁,難怪五代后周世宗柴榮在安樂鎮養疴時飲后大加贊譽,留下此名。公元1060年(宋神宗年間)宋神宗御賜“貴人佳酒”金匾,并征調京城,遂為“貢酒”。公元1124年(北宋徵宗政和二年)既是武松打虎年代,又是《金瓶梅》詞話開篇之年,景陽岡酒時稱“透瓶香”、“三碗不過岡”和“出門倒”。隨著《水滸傳》、《金瓶梅》的問世而流傳民間,遠播中外。宋代詞人曾為景陽岡酒題寫《西江月》詞“造成玉液流霞,香甜津潤堪夸,開壇隔壁醉三家,過客停車駐馬。洞賓曾留寶劍,太白當過烏紗,神仙愛酒不歸家,醉倒景陽岡下”。
公元1289年(元至元二十六年)景陽岡附近會通河開通,景陽岡張秋成為魯西商業中心。酒坊增至數十家,好酒隨運河商船載往南北。此時,即有“南有蘇杭(蘇州、杭州)北有臨張(即聊城市內的臨清、陽谷縣張秋鎮)”之說??梢姰敃r經濟之發達,酒業之興盛。公元1619年(明萬歷年間)《金瓶梅》成書年代,運河文化的興盛帶動了陽谷運河三鎮的經濟繁榮,促進了景陽岡周圍釀酒業的發展。清康熙四十五年南巡,路經陽谷,陽谷知縣蘇明杰供奉此酒,康熙飲罷,連聲稱贊,以綾扇賜之。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十一月六日,山東巡撫喀爾吉善在奏折中寫道:“察知私踩私燒聚集之所如阿城、張秋、魯橋、景芝鎮、周村……向多商賈在于高房遂室采曲燒鍋、販運漁利……禁而不絕”由此可知,乾隆年間,盡管朝廷禁止大規模釀造,但卻難以禁止,景陽岡張秋一帶是山東重要的釀造地方之一。1901年(清光緒27年)漕運停業,運河淤廢,景陽岡一帶酒業隨之衰落。民國初年,縣內酒作坊還有50余家,原料以高粱、黃米、小米為主,泥池發酵,甑鍋蒸餾??谷諔馉?、解放戰爭時期,因局勢不穩,兵禍災荒不斷,糧食短缺,釀酒業再度衰落,縣內僅剩幾家酒坊。
1950年,陽谷縣委政府責成工業局匯集景陽岡一帶的釀酒技師、工人組建陽谷酒廠,沿用傳統工藝釀制景陽岡酒。1979年,由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,景陽岡酒傳統工藝這枝古老瑰異之花重得新生,煥發出絕麗的光彩。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,景陽岡酒一直作為山東省的政務、商務用酒,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1983年,在山東省評酒會議上,景陽岡酒被評為一類產品,贏得了人們的贊譽和喜愛,銷往北京、廣州、天津、青島等地,頗受歡迎。1981年至1983年《山東人民廣播電臺》、《中國財貿報》、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》、《中國新聞》、《香港大公報》、《大眾日報》先后對景陽岡酒進行多次全面報道,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展,景陽岡酒銷量日益增多,不僅銷往國內十幾個省市自治區,而且遠銷日本、美國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,享有很高的聲譽。1987年,景陽岡酒獲“山東省優質產品”,1988年10月,景陽岡酒獲首屆中國酒文化節“中國文化名酒”。1987年5月,為了慰問老山前線的將士,將一噸“景陽岡陳釀”送到前線。時任濟南軍區政委,后任總參謀長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軍委副主席、國防部長遲浩田將軍為景陽岡酒題詞“昔日助武松除虎豹,今朝壯軍威殺豺狼”。領導的關懷和鼓勵,給前線的戰士送去了無窮的力量和溫暖。
九十年代以來,景陽岡人在充分發揮歷史名酒景陽岡酒傳統工藝的基礎上,結合現代釀制技術,又開發了醬香、濃香白酒,使景陽岡酒形成系列化。近年來,景陽岡人努力挖掘民間傳統的釀酒技術,同時積極借鑒外地名酒名廠的先進經驗,懷當地之絕技,匯古今之精華,使景陽岡酒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英雄酒。
二、景陽岡酒深厚的文化底蘊
上下數千年,縱橫八萬里。人間事千姿百態,酒文化萬般變化。景陽岡酒文化既不同于暗藏殺機的鴻門宴,也不同于曹植的煮酒論英雄,既不同于斗酒詩百篇文人才子式的借酒抒懷,也不同于交友結盟的推杯換盞;既不同于慶功行賞的宴會,更不同于迎來送往的禮儀——景陽岡酒文化是飽含豪放和無畏、充滿人情味、真正的英雄酒文化。無拘無束,開懷暢飲,坦露心胸說話,光明磊落做人,而在兇暴的猛虎面前,又能借助酒的威力奮力拼搏、勇往直前。景陽岡酒文化是給人以陽剛之氣和正義感的酒文化,是最能給人信心和勇氣、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酒文化。
景陽岡酒文化,產生于民間流傳于民間,以后又借助文學名著走向輝煌,歷史名人、共和國領袖、將領及當代文學大師、藝術大師的賦詩題詞,極大豐富了景陽岡酒文化的內涵,使其地位倍加顯赫。
早在宋代,有人做西江月詞,贊美景陽岡酒“造成玉液流霞,香甜津潤堪垮。開壇隔壁醉三家,過客停車駐馬。洞賓曾留寶劍,太白當過烏紗,神仙愛酒不歸家,醉倒景陽岡下”。到了明代,有人寫《浣溪沙》詞贊景陽岡酒“鳳凰開酒雙展翅,野鳥開酒變鳳凰,八位神仙來飲酒,店內醉倒正四雙,要問喝的什么酒,就是名酒透瓶香”。
原中國書協主席李鐸題詩云“獅子樓前人共語,景陽岡上酒飄香”,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也為景陽岡酒題詩“景陽岡上踞猛虎,傍及十里無人煙,二郎武松真好漢,臂力除暴萬民安,八百年來成佳話,口碑載道世世傳”。著名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先生先后兩次為景陽岡酒題詞“可壯英雄打虎膽,能增雋士興詩才”、“ 陽谷人厚,景陽酒香”。內蒙古作家王仲文來陽谷作武松講學,獨飲半斤景陽岡酒,酒后七分鐘寫了一首“千年景陽岡,今日酒更香”、“請得仙娥掘鳳池,甘霖陽谷起酣漪,芳香自慰青蓮夢,濃郁常催白阮詩。滿縣載花難盡嘗,多人買蹇怎能騎。撩情賜號景陽岡,一滴一株醉靈芝”。著名美術大師韓美林先生,品嘗景陽岡酒后即興揮毫潑墨,為景陽岡酒獻上了武松打虎圖。著名文學家沈雁冰、著名書畫家舒同、劉海粟、吳作人、楊宣庭及古今詩人為景陽岡酒題贈的墨寶詩文不下百余件,成為景陽岡酒文化的珍品。原聊城市政協主席許繼善先生有詩云,“五湖四海話景陽,千載陳釀透瓶香,漫道三碗不過岡,武松豪飲猛虎降”。景陽岡美酒是華夏文化的結晶,它剛柔相濟,水火交融,源遠流長,奧秘無窮。它藏于喜中,藏于樂中。1956年11月,毛澤東主席在對陽谷的批示中提到“陽谷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”。
淳樸釀純酒,真誠孕豪爽,信譽滿天下,名昭日月光。自古好酒伴喜慶,開懷莫比景陽岡。如今,景陽岡人更加重視酒文化內涵的延伸和創新,先后創造性的建設了“千秋陽谷文化園”、“景陽岡酒道館”和“水滸文化長廊”?!扒镪柟任幕瘓@”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了陽谷五千年的文明史,使得陽谷的歷史文化與源遠流長的景陽岡酒文化遙相呼應,達到了極致;“景陽岡酒道館”是五千年酒文化的濃縮,是歷代酒禮、酒俗的再現。館內所藏酒器、酒具跨越歷史年代之久、數量之多,全國罕見,堪稱中國酒器博物館,是研究中國酒文化的寶貴財富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